1. 创业小能手首页
  2. 创业贷款
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下载

[贷款知识]《现代金融导刊》| 商业银行有效金融供给支持抗“疫”促进经济长效发展研究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在疫情防控中,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通过积极对接疫情防控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大信贷投放,促进企业生产,为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疫情影响也对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在疫情防控中,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通过积极对接疫情防控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大信贷投放,促进企业生产,为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疫情影响也对银行如何更好地提升效率、有效支持经济发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结合银行的经营情况和优势,针对性提出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长效机制,通过确定银行的重点发展目标,调整自身的信贷运营效率、经营方式、风险管理手段等措施,化压力为动力,全面助力经济发展。
关键词:新冠疫情;商业银行;信贷;经济

?一、新冠肺炎疫情暂时影响我国经济
1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已然显现,延迟复工和居家隔离等应对措施,使大量线下消费被强制性停止,并对住宿和餐饮业、文化娱乐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影响巨大;短期内房地产销售下行速度加快,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也受到影响。根据任泽平(2020)分析估算,在春节疫情期间我国电影票房损失70亿元、餐饮零售业损失5000亿元、旅游市场损失5000亿元,3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元。2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5.6%,相比1月份预测值低0.4个百分点。

但疫情利好于医药、医疗用品板块,刺激市场对部分医疗产品的需求。长期来看,疫情过后会使得政府未来将投入更多资源在医疗方面。同时居家隔离导致线上游戏、2B2G的远程办公、云服务、在线教育等网络消费、信息消费大幅增长。而本次疫情暴露我国在公共卫生应急板块以及体系的短板,疫情过后公共设施板块的投资将会加速,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投资,在提高公共卫生领域供给质量的同时,相应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复工复产已陆续开始,成为战疫情、稳经济的重要举措,如珠三角、长三角部分地区复工率已达70%,各行各业也将会全面复苏。

(一)政策支持及金融助力

国家和各地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疫情防控,扶持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更好发挥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和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等一系列金融财政措施,加强支持疫情影响企业、支持疫情防控金融供给,防范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的信用收缩风险,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并提供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用于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为此,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保险保障等作用通过低利率、高效率,做好受困企业的金融服务,总体上,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

(二)我国经济韧性强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此前公布的多项经济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在增多,我国经济的内在韧性强,对后续经济稳定运行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各地企业复工复产,保障金融供给的任务更加迫切,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等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复产复工、帮扶中小微企业等,支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小微贷款利率下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30%,并减免增值税、保险、电费等措施,帮助缓解疫情影响,纾困解难。

目前多地政府也密集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各地方、各行业的复工率已逐步上升。总体上尽管疫情已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但该冲击长期影响有限。

(三)市场需求弹性强

我国人口基数大,疫情发生以来,居民均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防疫,目前已积累了庞大的消费需求,随着各地企业的陆续复工以及疫情进一步得到防控,后续需求将全面爆发。加上各地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复工企业的支持,历史经验表明,在疫情冲击过后,居民被迫延期的消费需求将集中兑现,工厂赶工扩产,叠加前期刺激政策的滞后影响,通常会推动阶段性经济反弹,并最终回归长期增长轨道;同时企业在金融助力下,通过调整还息周期、还款计划等举措,已获取相应的喘息空间,这一作用将对三季度、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带来提振,迎来迅速恢复期,加速促进经济全面复苏。

?二、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稳健,疫情影响程度有限银行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疫情冲击下,需要做出更多适应性的变化调整,善于化危为机,才能更好地应对后续的多种经营挑战,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有效助力经济的稳定发展。
2019年国内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情况略好于预期,2019年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单季度平均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同时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特别是普惠性小微企业不良率为3.22%,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86%、流动性覆盖率为146%,且利润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宏观经济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在国家各项政策叠加和一系列逆周期操作下,银行经营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一)资产质量承受压力2019年我国银行共化解2.3万亿元不良资产,进一步稳定了银行的资产质量。本次疫情对小微企业、对住宿餐饮、批发零售、运输、旅游、娱乐等行业影响大,随着企业经营效益的下滑,将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好在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已基本见底,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资产质量整体仍具有回旋空间,但个别经营情况较差的中小银行或局部区域的资产质量压力仍存。 (二)资产利率下行压力近年来银行市场利率处于下行态势,特别从去年实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以来,银行对贷款利率更加敏感。2月20日,LPR下调缓解了疫情蔓延对经济的冲击,也为各地政府稳定经济、缓解财政压力提供支持,但对银行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上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的整体风险偏好有所降低,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相对投放更多,同时监管对于普惠、小微贷款的利率控制要求,对银行的利率定价均提出严峻的考验。长远来看,银行仍需加大探索多样化的收入来源的经营方式,同时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带动经营成本的下降。 (三)信贷投放长期向好在疫情期间,银行信贷增长短期内放缓,主要为疫情防控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实现一定量的信贷投放,对冲部分企业信贷需求的下降,截至2月14日12时,银行业为抗击疫情提供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虽然短期内信贷投放存在一定影响,但后续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以及相应的金融配套政策的落地支持,加上经济企稳后国家持续出台的逆周期支持性政策、基础设备建设、公共卫生板块需求、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都将为商业银行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确定性机会,银行也将通过以量换价,实现经营增长。 (四)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央行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并多次进行逆回购操作,保持银行的流动性,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充足的流动性有效支撑银行信贷增长。同时流动性充裕投放,也相应传导和压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在缓解银行资产端利率下行压力的同时,也保障实现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随着2019年创新资本补充工具的逐步落地,使银行业整体资本水平小幅提升,在流动性合理充裕前提下,银行核心存款的总量、结构将有改善趋势,也为银行信贷资产扩张打下基础。总体上,目前银行经营稳定,核心指标情况尚可,短期内疫情对银行的冲击影响程度有限,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稳步实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银行业依然大有可为,盈利向好的韧性仍在,但银行目前业务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全新形势发展,银行须采取调整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对接疫情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寻求新的发展动能、升级风控手段等措施,主动加快经营转型,以应对新的形势要求。

?三、银行长效支持机制
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银行也有能力在关键时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应对疫情冲击的影响。银行保持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渠道,能够有效激活企业活力,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最终也将反哺银行长期经营可持续增长。

(一)有针对性确定支持目标

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将持续下降,为此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做大新增贷款,以量换价,在实现助力经济稳定的同时,确保利润稳定。同时通过加大对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的投放,有效调整信贷结构,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性。

1.重点支持的目标客户

银行要全面摸查、及时掌握各行业、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信息,分类别制定支持措施。一是紧紧围绕疫情防控需求,进一步加大治疗药物、医疗器械、疫苗研发等卫生医疗重点领域,以及重要物资生产、运输物流等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绿色通道”作用,满足重点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做到应贷尽贷。二是全面服务好受疫情影响的民营、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金融需求,通过主动介入、专人跟踪对接安排落实金融服务,主动协助企业有序高效恢复生产经营。三是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加大制造业、科创企业复工复产、以及新开工项目的支持力度,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支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助力整个社会生产全面复苏运转,稳增长、稳就业意义重大。四是加强保障社会生产运行必需的供水、供电、能源、通信、公共交通、环保、市政环卫等行业,稳定民生需求的食品加工、运输物流,以及涉农贷款和扶贫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更好的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2.锁定重点支持的项目

加大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是支持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项目,另一方面对接国家战略,加大对重点领域、核心区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是各地政府提出的重大项目。二是疫情防控重点企业重大开工项目,包括医药制造企业扩产项目、医院基建项目、医疗废物处理项目以及医药、医疗设备生产项目等。三是积极支持轨道交通、公共设施、城市更新、基础设施补短板、园区建设、大型核电风电等优质新建项目和存量债务置换。四是支持一带一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相关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五是提升对先进制造业和科创企业新开工项目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支持力度。六是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如生活物资保障类项目、物流和仓储项目等,以及风险可控的农业生产和扶贫项目。

(二)对存量客户按风险情况分类施策

全面摸查摸清存量客户受疫情影响情况及程度,提前布置好整体的化解方案,对于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企业,区别影响程度大小,按风险状况分类别制定信贷措施积极支持缓解企业的还本付息压力,加强风险防控。一是对于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受困企业,在评估企业订单稳定性,预计能够迅速恢复,未来能取得良好现金流的企业,可适当增加融资支持其复工复产。二是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恢复情况需观察的受困企业,不盲目压贷、抽贷、断贷,通过再融资、展期、调整融资结构、调整还款计划、延长计结息周期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三是对于受疫情影响较重,经营发展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的企业,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协助企业转型,或引入投资者等措施化解危机,降低银行融资风险。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长效经营措施

1.加快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力

银行须转变业务经营策略,结合金融科技情况,优化和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和场景,利用金融科技技术提升银行运营效率,支撑银行业务的获客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客户服务创新、信用评级创新和风控手段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业务运营流程自动化程度,整体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压缩经营成本、寻求新的发展动能。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进行风险的度量与管控,升级风控手段,进一步解决普惠金融的融资难题。

2.加大产品创新应对新形势

以创新实现突破,产品创新也是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可根据复工复产企业的贷款真实性、合理性要求,以及需要关注贷款主体合理性和风险可控性等相关风险因素,创新推出适用于复工复产企业专门贷款品种,并统一银行的风险偏好,提高业务效率。针对因疫情暂时受困的较优质存量客户,设计用于支持发展的信贷产品,精准应对疫情影响所需。

3.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能够更好地帮助银行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问题。目前复工复产普遍出现上下游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或主打产品的合作紧密的生态圈,银行可以沿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延伸挖掘产业链上有价值的客户,对供应链上游客户的融资需求择优介入,提前布局好供应链金融业务。

4.创新经营服务体系

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和风险特征,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并对不同信贷业务品种及额度实施差别化授权,可将一定金额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审批权限下沉至县级机构。适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创新适应疫情以及复工复产特点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提高复工复产业务办理效率,减少银行机构的人员在途跑动时间,有效提高银行业务办理效率。

5.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对防疫贷款以及重点领域复工复产融资,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地区和行业,建议允许银行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相应简化内部认定手续,加大自主核销力度。对不存在道德风险、真实合理为帮扶中小企业纾困以及复工复产的业务,适当放宽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标准以及后续的检查要求,使基层行以及审批线条真正“敢做”、“敢批”。

作者:李成青 宋辑 李红玉 谢洁华 潘德亮

作者简介:李成青,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授信审批部;宋辑,中国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李红玉,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授信审批部;谢洁华,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信贷投资与管理部;潘德亮,中国工商银行湛江分行。

“工银金融评论”以英文为主要语言,致力于介绍中国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和投资环境,解读中国经济金融和银行业经营发展热点问题,服务支持工商银行境外业务发展,传播工商银行品牌文化。

欢迎关注工银金融评论

金融论坛:传播金融智库思想,推动金融理论研究,为金融决策提供支持。

请点击标题下方“金融论坛”蓝字关注我们,或者图片并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站长声明:本文《[贷款知识]《现代金融导刊》| 商业银行有效金融供给支持抗“疫”促进经济长效发展研究》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9079.html

联系我们

QQ:7829828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8298281@QQ.com

工作时间:9:00-23:30,节假日无休

鲁ICP备202300128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