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小能手首页
  2. 创业贷款
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下载

[农业贷款]生而有罪?是时候让借贷回归理性了!

关于借贷的话题总能占据人们的关注焦点。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的出现,使借贷的主体和模式开始逐渐多元。近几年在科技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生了

关于借贷的话题总能占据人们的关注焦点。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的出现,使借贷的主体和模式开始逐渐多元。近几年在科技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生了诸多网贷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借贷的模式——由线下转至线上,通过网站、手机客户端,甚至公众号即可“一键借款”。

从校园贷到现金贷,从网贷整顿到消费金融崛起,借贷领域似乎早已没有了所谓“蓝海”与“红海”的界定——蓝海会迅速变成红海,红海中适时转型,又能开辟出新的蓝海。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规模比例为24.8%,达30.6万亿元人民币。有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或超万亿。

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引得诸多机构、资本方蜂拥而入,抢占赛道。 但与此同时,最近我们也看到,开始有企业站出来,呼吁“让借贷回归理性”的,引导消费者做到理性借贷。

1

原罪

借贷并非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农业贷款和高利贷就已诞生。

《国语·晋语八》叔向论忧德不忧贫时说,栾书的儿子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假贷行贿”,言下之意,放债取利是其增殖财富的一种方法。

如此看来,似乎从诞生时起,借贷就伴随着侥幸、财富增值,甚至是高利贷等刺眼的标签。

发展至今,关于借贷的负面消息仍不鲜见,特别是在网贷模式中,借贷人抱着冲动、侥幸心理过度消费、保险投资,平台方或为推高自身业务量,或疏于进行借款人教育和约束,使借款人过度负债,平台方坏账高企,不利于整个信贷行业健康发展。

校园贷就是典型案例之一。部分在校学生由于对金融知识、借贷条款等缺乏足够认知,在消费、攀比心理推动下,从P2P平台、消费金融公司进行借款或分期购物。但由于学生未对还款利率、期限有清醒的预估,加之平台暴力催收、“裸条”威胁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全社会和监管层的极大关注。监管层随即多次下发文件,明令禁止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负面缠身,借贷是否确有原罪?并不见得。

2

存在即合理

借贷并非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春秋战国借贷延绵至今2000年,其存在有不容忽视的合理性。

《管子·国蓄》中曾记载:“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意思是说,农业贷款是在春夏谷贵时,贷以贫困农民货币、谷物、农具,使其能够从事正常的农耕和生产,维持生活;等到夏收、秋收之后,农民再还本付息。如此一来,一方面国家增加了部分收入,另一方面也使贫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了周转的空间。

资金的供需是工商社会的重要课题,“借钱遇转”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遍不过的做法。在法律层面,借贷是指由贷方与借方成立一项“借贷契约”,贷方将金钱所有权移转给借方,到期时由借方返还同额的钱。

试想这样一种情况:借方需求旺盛、贷方供给不足,市场上虽有足够资金,但缺乏有效渠道将资金疏导至借方,此时若无具备资质的资金中介、借贷平台适时补充,借贷双方或面临供需失衡的局面——这也是借贷服务平台诞生的原因所在。

在借贷市场上,借方与贷方并不完全平等。银行这类传统金融机构的资质、审核门槛,使部分借方无法顺利借足所需资金;与此同时,部分个人或机构手握富余资金,需要投资出口。因此,借贷服务平台的意义在于,通过搭建一个信息、资金的交互平台,将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借款的部分借方,与手中有富余资金的个人或机构进行连接,并建立借方准入门槛、贷方投资机制等相应约束,形成“一个借方VS多个贷方”的风险分散机制。

如此一来,一方面借方可相对简单、及时获得资金,另一方面贷方可通过出资获得相应收益,刺激了资金、资源的流通和转化。

3

借贷:这个锅我不背

那么,不良借贷是如何产生的?

从借方来看,部分借款人(或机构)缺乏理性借贷观念,未正确规划借贷用途及额度,存在盲目贷款、多头借贷、以贷养贷、超前消费、贷款投入高风险投资项目等行为。

此前,有研究报告指出,65.8%的借款用户更看重放款速度是否快,其次考虑审批速度快、借款费率低、还款方式灵活、无抵押无担保、提交资料选择灵活等其他因素。在业内人士看来,借贷用户的“价格不敏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根本不知道借贷的真实成本是多少。例如,一次借贷的成本可能只有几十块钱,但换算成年化利率实际很高甚至超过100%,且额度越小的借贷行为利率越高。

为此,平安普惠于2018年9月1日全面启动“维C行动”这一旨在长期提升金融消费者能力的行动。针对不同人群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和金融需求,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面向金融消费者,提供获取金融知识的途径和防范风险的技能,促进金融消费者能力提升。

主动帮助客户提升金融能力,使其能够识别和抵御金融风险,了解如何进行维权和个人权益保护。

这一次平安普惠更是进一步提出理性借贷的观念倡导:关注借款人的借贷行为是否用于正规、合法、合理的借贷用途,以及是否选择可以承担的额度以避免过度负债。

从平台方来看,部分平台缺乏科学、安全的大数据分析评估、风险防控体系,没有做到“找到合适的借款人、提供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服务方式”。

当前,传统的信审模型已无法满足当前高频次的信贷需求,科技力量的注入,革新了传统的借款服务模式。在此背景下,平台应尽其所能地借助科技手段,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评估筛选和风险预判,为其提供符合其画像的产品和服务方式。

和传统信贷流程不同,平安普惠刻画客户的信息主要分五个维度:一是和银行所需获取的同样的征信信息,二是包括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内的客户资产信息,三是和小微业主相关的经营信息,四是包括网购、话费在内的客户行为信息,五是用户月收入这类身份信息。通过数据库可以把各维度的信息综合运用,把原来不能做的业务变为可能,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从借贷本身来看,借贷行为作为资金流通的方式之一,具备较强的工具性,不存在褒贬属性。高利贷、现金贷的高利率属性,是借贷模式随社会、金融体系发展衍生、演化的结果,并非借贷本身“生而有之”。

4

构建理性借贷软实力

借贷作为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资金、资源流通模式,其必要性不言而喻。从业者、资本方在借贷领域的鏖战看起来似乎颇为简单——只要适时找对服务群体和模式,就能迅速抢占赛道,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除业务模式之外,责任理念、技术能力、服务水平等“软实力”,才是从业者、从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借贷行业都在以获客为最重要的指标时,平安普惠适时倡导“让借贷回归理性”,强调“理性借贷不负信任”的企业责任和金融理念,让借贷者充分评估自身能力和用途,为自己和家人负责,让借贷行业从业者能够“理性放贷”为客户和社会负责。

对借款人,平安普惠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多维度的用户画像,了解其借款需求及还款能力,以“找到合适的借款人、提供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服务方式”这“三个合适”为导向,在执行理性借贷理念的同时,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

对平安普惠自身而言,有效的借款人资质评估、资金风险防控机制,不仅是展业的标准之一,更是必须坚守的社会责任。做好消费者金融能力的提升与权益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大力倡导,更需要行业排头兵的助力和坚持。

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整体有待提升,且在不同人群、城乡间和区域间具有一定的不平衡特征,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电信诈骗、钓鱼网站、虚假投资平台等金融诈骗案件时有发生。除此之外,更有一部分金融消费者由于缺少金融知识导致难以判别金融产品背后的风险,由此产生很多非理性的金融行为。

金融消费者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仅靠政府部门、头部金融机构的推动远远不够,需要企业与各方机构共同、长期参与,把金融教育做的更深入、更下沉,从而精准、长期、持续提升金融消费者能力,培养更理性的金融消费观。

这一次,平安普惠发出“让借贷回归理性”的倡导,大力推广“理性借贷”理念,平安普惠对于用户和社会责任之外,更是直面自身作为行业从业者的责任。

站长声明:本文《[农业贷款]生而有罪?是时候让借贷回归理性了!》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27306.html

联系我们

QQ:7829828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8298281@QQ.com

工作时间:9:00-23:30,节假日无休

鲁ICP备202300128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