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小能手首页
  2. 创业贷款
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下载

[怎样贷款]各大央行拼命印钱应对新冠疫情,会引发恶性通胀么?

为了应对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国政府和央行都采取了非常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手段。举例来说:美国国会通过2万亿美元CARES法案,救援受到疫情影响的大小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到0~0.25%,宣布无限量量化宽松,购买包括垃圾债券在内的各级别债券。欧洲央行推出2020年量化宽松计划PEPP,宣布购买价值8000亿欧元的债券。日本政府在今年分几

为了应对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国政府和央行都采取了非常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手段。举例来说:

美国国会通过2万亿美元CARES法案,救援受到疫情影响的大小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到0~0.25%,宣布无限量量化宽松,购买包括垃圾债券在内的各级别债券。

欧洲央行推出2020年量化宽松计划PEPP,宣布购买价值8000亿欧元的债券。

日本政府在今年分几次宣布推出应急财政刺激,累计总额达117万亿日元,约合1万亿美元左右。日本央行宣布将原来每年购买6万亿日元ETF的量化宽松速度翻一番,增加到每年购买价值12万亿日元的ETF。

英国政府推出约3300亿英镑的财政刺激方案,以救助那些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和失业工人。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到0.1%,并推出2000亿英镑的量化宽松措施。

这个单子,可以一直列下去,几乎覆盖地球上所有的主要国家。每个政府,要么推出大型财政刺激,给个人和企业发钱或者减税,要么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和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或者干脆双管齐下。

哪怕只是在5年前,各国政府宣布的这些政策规模,都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举例来说,2008年,美国国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通过了价值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后来,该计划的额度被削减到4750亿美元。不管是7000亿,还是4750亿,在当时看来都接近天文数字,并引发了各种争议。在金融危机后的10多年间,一直有各种声音质疑TARP的规模和效果,并担心由此带来的长期不良后果。

而这一次美国国会通过的CARES法案,规模差不多是当年TARP的3倍。这还是在2018年大规模减税的基础之上。而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很多政府也不甘落后,推出的刺激额度,和他们的GDP相比的话,丝毫不比美国逊色。

因此,很多投资者免不了担心:如此规模的印钱和发钱,会不会在日后造成恶性通胀?

从经济学逻辑来讲,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个货币现象。如果市场上的钱多了,这些钱迟早需要被用掉去购买商品或者服务。近乎无限的货币供应,去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造成后者的价格上升,在宏观上就会以通货膨胀的形式体现出来。如果控制的不好,通胀率急速提升的话,变成类似于魏玛德国那样的恶性通胀,也并非不可能。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还增加了一层额外的通胀风险,那就是由于疫情造成的供给端破坏。为了减缓病毒的传染,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各种程度不同的封城和隔离措施。工人不能去工厂上班,学生不能去学校上学。不管是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轻工业,还是钢铁矿场基建这样的重工业,全都受到大面积的影响。生产的产出少了,其价格自然有可能变得更高。

特别是疫情期间最珍贵的医疗物资,比如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在2月份,当中国还处于“闷病毒”的状态,产能还没有被调动起来时,简直是一个口罩都很难买到。其他像卫生用品、消毒产品,甚至卫生纸,都受到了大批民众的抢购。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通货膨胀似乎离我们不远。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同时也抑制了大量的需求和信贷。我们先来看需求。需求的下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大部分民众被要求呆在家里不出门,或者在家里上班,因此和出行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比如酒店、飞行、餐饮等,全都一落千丈。第二、有不少公司,已经开始裁员。在过去一个月内,美国申请失业补助的人数,累计达到了2000万左右,接下来还有可能会继续高速增长。没有了工作,失去了收入,民众自然需要勒紧裤带,将自己的消费需求降级。这两个原因,都可能会拉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新冠疫情,也对信贷市场造成了大规模的打击。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每放出去一笔贷款,最担心的就是收不回本金和利息,变成坏账。因此,在经济危机来临时,银行的风控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贷款,或者至少不再提供新的贷款额度。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是航空、餐饮、娱乐等这样的重灾行业,会有一批企业撑不过去而宣布破产。在这样的情况下,最自然的反应,就是尽快回收贷款,以图自保。信贷市场收缩,会进一步打击需求,拉低物价水平。

在供给和需求都受到大幅度压缩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会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这是一个困惑很多人的问题。在最新的一篇研究(Guerrieri et al, 2020)中,作者详细的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平均物价更有可能不涨,或者下跌,而非上涨。

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在疫情的影响下,有一些行业,比如航空和酒店,会受到近乎毁灭性打击。而那些行业中工作的服务人员,其支出也不得不大幅度削减。要弥补这样的需求损失,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其他行业可以有类似规模的反向增长,以抵消这些受打击行业的衰退。然而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比如政府规定,所有人都必须在家里上班,会导致电脑、互联网和软件行业的增长,因为很多人都需要购买更多的PC或者平板电脑,在手机上花更长的时间。但是这些增长,不太会弥补酒店、航空和娱乐业的损失。

事实上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想的,并不是增加消费,而是延迟消费。这是因为,除了油盐酱醋米面之外的商品和服务,并非生活必须,可以拖一拖,等一等。等到疫情过去,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到时候再把那些消费补上,更加合情合理。

从最新的宏观数据来看,到目前为止,欧美确实没有发生物价上涨。比如美国3月份的CPI上涨1.5%,比2月份的上涨2.3%要低很多,欧洲的情况也很类似。美国圣路易斯联储公布的未来5年和10年通胀预期指数,在3月份都有明显下滑。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现在经济处于停摆时期,通胀预期低是正常的。但是等到疫情过去,各大城市解封了以后,我们还能保证物价保持稳定么?对这个问题,上文提到的研究作者,表示并不担心。主要原因在于,欧美经济中的消费,有一大半都来自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受到新冠疫情的打击要大得多。经历这次疫情,很多家庭的消费习惯会发生重大改变,并可能在疫情结束之后还会持续很久。举例来说,即使城市开始解封,航班恢复,很多家庭也未必就会带着孩子出门旅游。他们会担心飞机上的传染风险,或者被困在异国他乡而回不了家的可怕遭遇。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中国的一些相关经济数据,从侧面判断上述分析的现实性。中国是全世界最先从疫情中走出来,并大规模恢复经济生产活动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形势变化,对其他国家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截至4月中旬,中国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标,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平均水平,显示社会和经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汽车和房屋的销量,大约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到80%左右。然而,全国大型城市中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却只停留在2019年同期的40%左右。这些数据表明,商品的制造和需求,在疫情结束后恢复正常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经济中的服务部门,其需求会受到更加长期的影响,很难在短期恢复。

当然,上面的那些分析带有一定的估测成分。到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各国政府在这个非常时期使用的非常手段,以及可能造成的非常后果。一个很有可能的结果,是本次2020年COVID疫情过后,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变得更大,就好比08年的金融危机,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个贫富分化的社会中,通货膨胀对于低收入阶层的伤害更大,更值得我们警惕。哪怕有很小的概率引发恶性通胀,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并及时调整宏观政策,防患于未然。

为了帮助大家回答各种理财问题,我推出了新课:学了就能用的小白理财课。这门课适合年轻的上班族和对金融一知半解的投资小白。课程的涵盖内容包括:银行理财、保险、股票、基金、房产等和我们平时息息相关的各种理财工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Veronica Guerrieri, Guido Lorenzoni, Ludwig Straub, Iván Werning,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VID-19: Can Negative Supply Shocks Cause Demand Shortages? Apr 2020

站长声明:本文《[怎样贷款]各大央行拼命印钱应对新冠疫情,会引发恶性通胀么?》源于网络采集,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https://www.dkgfj.cn/18709.html

联系我们

QQ:7829828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8298281@QQ.com

工作时间:9:00-23:30,节假日无休

鲁ICP备202300128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303号